案例簡介 Case description
電影院坐落于中環(huán)娛樂行,已是歷史上的第三次。娛樂行顧名思義,一直以來多以用作娛樂用途為主。于1846年,這里是第一代的香港會所的所在地。1928年,第一代戲院正式興建。而近百年來,整座建筑物經(jīng)歷了拆卸、改建、重建,亦曾被改變用途,直至最近英皇電影進駐,才又以電影院的姿態(tài)面世。
我們想像,如果將這些年以快鏡重現(xiàn),相信當中定必有很多圖則及草稿快速經(jīng)過。無數(shù)次改動及修正,散落工作臺的草稿紙、鉛筆、橡皮擦,印證著室內設計的基礎,也是電影的第一階段:草圖。草擬階段對任何創(chuàng)意和設計都是必經(jīng)并且重要的階段,有了草圖,才能逐步將想像真實地呈現(xiàn)出來。電影工作者多會在拍攝前準備故事畫板,仔細畫下分鏡、拍攝角度、地點和服裝。但誰說草稿只能停留于初稿階段?草圖的美容易被忽略,但它所表達的,是最純粹也是最初的感動。
這次的設計,初稿就是我們的成品。于是整個電影院采用樸素的顏色,呈現(xiàn)草圖設計的單純與美好。簡單、直接,如鉛筆在紙張上行走般流暢且真實地詮釋草圖的純粹。
電影院有兩層,各自有一個大堂,中間以一排宏麗的旋轉樓梯連接著。旋轉樓梯代表著設計及草擬草稿前的研討階段,集合并引發(fā)更多有趣的想法。觀眾可以從樓梯由三樓大堂步行到四樓,行走于漩渦之中,陷入更深層的想像,為進入電影世界作準備。這漩渦由多種材料組成:黑色天花、隱藏式燈光、銅色不銹鋼板及鑲邊、金屬板、白色油漆,還有金銅色欄桿。兩個大堂均用上黑色金屬涂漆板、木飾板、鍍鎳不銹鋼柜臺、白色云石飾面墻和米色皮面墻。利用這些不同材質的光面和啞面特性,營造出像深淺不一的鉛筆畫痕。三樓的餐飲部采用了黑白單色,且擁有筆直的線條。柜臺由白色云石、隱藏式燈光及銅色鏡面壁腳板組成,臺面則以白色鋼、深色白蠟和不銹鋼邊合成。旁邊更有直紋玻璃,由黑色不銹鋼邊鑲起,不規(guī)則的長方形并列著。柜臺內鋪以灰色瓷磚及明亮的圓形燈泡,照亮著鉛筆素描的強烈風格。
沿著樓梯旋轉上到四樓大堂,顏色輕微轉調為以金銅為主,漸漸引領到鉛筆草圖之后的上色階段。四樓柜臺由直紋的白色云石及木飾面墻組成,與旁邊曲線對照,更能凸顯草圖自由發(fā)揮的靈魂。
衛(wèi)生間同樣以鉛筆素描為主調,并用各種深淺度的灰來表達。材質包括藏著燈光的黑色油漆天花、不銹鋼鑲邊、灰色木飾膠板、灰黑紋瓷磚、白色石膏板天花、白色亮面玻璃、灰色地磚等等。用上多種相似但又不盡一樣的材質,因為即使簡單如鉛筆素描,亦需要有復雜及繁瑣的技巧和材料。衛(wèi)生間內的線條鮮明筆直,好像經(jīng)過精心的計算,每筆每線都準確無比。
最后來到觀影廳,這里的顏色終究豐富起來,演繹著草稿的著色階段。兩款典型觀影廳的座椅同樣混合了深藍、深灰和棕色,只是墻壁和地毯的顏色稍微不一樣。其中一款影廳的墻壁以藍色為主調,配以一抹綠,并鋪上灰黑色地毯;另一款影廳則以綠色為主調,配以一抹紫,鋪上棕色地毯。所有觀影廳的墻壁都有道利落曲線,隱藏著柔和的燈光,并由深灰色木飾面膠板包圍。整齊的黑色漆面天花磚,令墻壁的裝飾曲線更明顯。
整個電影院筆直與彎曲的線條都各自獨立地站在鎂光燈下,說明著草圖上想像力的自由與奔放。因為創(chuàng)意的初衷,正是由勇敢表達想法開始。
評論( 0)
查看更多評論